首页

脚交调教视频

时间:2025-05-29 09:40:07 作者:人类最早何时会用鲸骨制作工具?国际最新研究发现2万年前证据 浏览量:70466

  中新网北京5月28日电 (记者 孙自法)施普林格·自然旗下学术期刊《自然-通讯》北京时间5月27日夜间发表一篇古生物学论文称,最新研究显示,人类可能早在2万年前已经会使用鲸骨制作工具。

  这些工具的发现,是目前所知人类最早使用鲸骨制作工具的证据,不仅有助于拓展人们对早期人类使用鲸类遗骸的理解,也展示出古代鲸类生态的一个侧面。

研究人员2022年在法国巴斯克伊斯图里茨洞穴进行的挖掘,发现了数十件鲸鱼骨制成的物品(图片来自Jean-Marc Pétillon, Christian Normand)。施普林格·自然 供图

  该论文介绍,居住在沿海地区的古代人类很可能将鲸类作为资源利用,但史前沿海考古遗址非常脆弱,且易受海平面上升的影响,因而重建人类与海洋哺乳动物过去的互动很有难度。

  在本项研究中,论文通讯作者、法国图卢兹大学Jean-Marc Pétillon和同事及合作者一起,对北大西洋比斯开湾周边遗址发掘的83种骨制工具,以及西班牙圣卡塔琳娜洞穴的另外90件骨骼进行分析,他们使用质谱分析和放射性碳定年识别出这些研究样本的分类学特征和年代。

法国朗德省杜鲁蒂岩洞出土的灰鲸骨制大型投射器尖,年代可追溯至1.8万至1.75万年前(图片来自 Alexandre Lefebvre)。施普林格·自然 供图

  论文作者研究发现,这些骨骼样本来自至少5种大型鲸类,最古老的可以追溯到约1.9万至2万年前。他们认为,这可能是已知最早的人类利用鲸类遗骸作为工具的证据。

  此次研究已鉴别出的鲸类物种,包括抹香鲸、长须鲸、蓝鲸以及露脊鲸或弓头鲸(这两个物种用该方法尚无法区分),这些物种至今在比斯开湾仍有分布。

西班牙巴斯克地区圣卡塔利娜遗址出土的须鲸椎骨碎片,年代约为1.55万至1.5万年前(图片来自Jean-Marc Pétillon, Eduardo Berganza)。施普林格·自然 供图

  论文作者还发现了灰鲸的遗骸,该物种如今分布大多限于北太平洋和北极海域。来自鲸骨工具的更多化学数据表明,这些鲸类的摄食习惯与如今略有不同,暗示可能存在行为或环境变化。

  论文作者总结表示,他们这项研究发现,为人类最早使用鲸类遗骸(特别是在沿海地区)提供了新的证据,也揭示了过去2万年里鲸类的生态变化。(完)

展开全文
相关文章
(新春走基层)夜幕下的钢轨“精调师”

同时加强肺结核患者及其密切接触者、学生、老年人、糖尿病患者、流动人口、艾滋病病毒感染者等重点人群的健康教育及主动筛查工作,及时发现治疗潜伏感染者,推动实施高危人群预防性服药策略,从源头上减少病例发生。

生态美、候鸟归!濒危“稀客”飞抵“驿站” 冬日精灵蹁跹绘就和谐画卷

那时的冯晓莉并不知道,正是这短短半小时的交流,让农工党北京市委会直属中国医学科学院委员会与黄骅市人民医院架起了一座“帮扶桥”。

年轻人为何抱怨长辈有福不享,“没苦硬吃”

既有关键处落子,也有全局上谋划。新时代全面深化改革,一个重要的改革方法论,也是我们取得的一个重大理论成果,就是“把顶层设计和摸着石头过河结合起来”。二者结合起来,体现的正是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这一治国理政重要原则,有着多重现实指向。

【讲习所·新中国成立75周年】“共建 ‘一带一路’源自中国,成果和机遇属于世界”

建交60年来,中法在经贸领域持续推进合作的同时,中法的文化热也在不断升温。今年,两国又开启了中法文化旅游年,“凡尔赛宫与紫禁城”展览等活动场场火爆,折射出中法两国人民不断增长的了解彼此的愿望。

全国养老服务监管工作会议召开

曾溢滔、徐建国、杨宝峰三位中国工程院院士分别进行院士主旨演讲。现场,发布“长城健康&善智星语大模型”,举行长城医疗健康云建设启动仪式及战略合作签约。当天下午设置“政府与院士面对面”“院长与院士面对面”“企业家与院士面对面”等圆桌交流环节。

相关资讯
热门资讯